|
此文章由 pipit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it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pipitang 于 2022-6-5 21:28 编辑
我因为女儿的关系,会主要看看女性ASD患者的特征以及风险。
坛子里之前哪个tx说过,很多ASD儿童家庭都是儿子有ASD,而女儿则没有。这个主要原因的确是男性得这个病的风险较高。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男性患者表现的非常明显,重度患者以男性为主。而女性患者被漏诊的较多,原因之一是因为女性患者天然有put on mask的倾向。
也就是之前那个比喻,一个来到人生舞台的演员,发现自己没有收到剧本。她很快发现了别人都有剧本,可以这么说,别人都知道如何表达自我,也知道如何让自我和他人进行妥协,人天然有各自的倾向。ASD或者在其中的某个或者多个环节上出了问题。为了弥补这一点,她通过观察来模仿他人的反应,就好象给自我戴上一个mask一样,时间长了,也的确会构成自我的一部分
我女儿这种模仿在她到新环境的时候非常明显。去年第一年在kinder,我经常听到她一个人躲在那里自己跟自己对话,仔细一听,全部是另外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她就跟一个演员一样,反复练习,有时候还会修改对话。
现在她大了,如果看到我看着她,她会不好意思。她还会在只有她和弟弟单独玩的时候,告诉弟弟要做什么,然后她自导自演再操练一遍
3岁前后吧,有一次我去day care接她回家。她在porch那里拉着我,指着外面的停车场说:Look, there is a lion there!
我:啊?
她:Look ! Look! See that lion? in the back of the car
我:which car?
她:the red car! look ! it is there! do you see? There is a lion
这时候正好有一辆红色车开走。
我想她大概看错了。可能她知道那车里面有一只狗?把它想象成狮子?小孩子这样应该也没啥,就没往心里去
结果后面几个星期里,这样的对话一再上演,而且她表现的非常逼真,后来还加上了有房子什么的情节。
我后来很温和的告诉她,妈妈什么都没看到。停车场里现在没有红色的车。那边的房子只有三幢,没有你说的那个颜色。
她的反应依然如故……
我感到焦虑了。
我问当时的SP,那是第二任,小孩子这样是不是正常。她也有点骇然,说从来没碰到过这样的事情。
现在想起来,当时她的英语讲不了什么的,这样大段流利的英文对话,应该是从day care里背下来的
Day care的group activity里面,她给出的答案一看就是从她的friends那里copy过来的。因为有些根本就不是她喜欢的游戏,不是她喜欢的颜色,我一看,跟她的朋友的答案一模一样
最后这个例子更明显。
她自从从best friend那里学会吐舌头那招来回敬招惹她的人以后。他们好像就有了一个小团体,那两个男孩子也挺喜欢帮她出头的。所以常常呆在一起玩。有一天她回来跟我说,XXX挖鼻屎,谁谁说My mum say yuk, XX说 My mum say dont do that! 她很喜欢这些funny又直接的对话
再过了几天,她很自豪的跟我说:谁谁捣蛋,XX去报告了老师,我就对那个谁谁说,My mum say dont do that!
我当然表扬了她的勇敢
后来我发现,她在类似的要纠正别人的场景一律说:My mum say Dont do that! 她不考虑她妈妈我到底有没有说过这些话的。她只是照着别人用
现在她好多了,随着越来越熟练,生硬的对话在减少。
psychologist提醒我,鼓励观察和模仿也要适度,mask到了一定的程度,成为了人下意识的行为,反而会变成一种有害的东西。如果你总是在模仿别人,就有失去自我的风险。
有的ASD女性患者说起话来会像变色龙一样,跟谁呆在一起就会使用谁的口头禅、和别人一样的语调、身体姿势,这会让她很受欢迎。可是当她一个人的时候,她会失落,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不了解自己的好恶。
这一小段是那位psychologist的原意。供各位参考
我其实不太担心我女儿将来能不能生活自理,我觉得她应该可以。不过我的确担心她会不会抑郁风险很高。
我自己觉得要防范这个,首先要学会表达自我。表达未必要通过语言,如果自我是混沌的,艺术表达可能可以帮上忙。绘画、音乐、体育、舞蹈,可以有很多形式。只要能够表达不同的情绪,我觉得都可以
刚好我女儿手眼协调性不太好,所以周末都报名了体育课和舞蹈课。一年下来,她虽然不和其他孩子交流,但是我可以看出她在里面是自洽的。她还特别喜欢弟弟去给她做special helper
写这些因为不断有小朋友过来干扰,所以这篇逻辑应该有点乱。只能写到哪里算哪里,大家将就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