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和老兵骨灰罈結緣的老校友
近在報端或電視各媒體,都先後報導了家父高秉涵律師曾攜抱眾多老兵骨灰返回故里的事跡,已引起社會的關注,但依我國民俗習慣而言,這是一般人充滿忌諱,不願去做的事, 這也正是我父親不平凡的地方。現在,我也談 談我的不平凡家世與家父是如何不平凡的和這些老兵骨灰結緣的脈絡點滴。家父是建補1958 年畢業,應堪稱為老校友吧!
父親是在山東菏澤出生,我的曾外公宋紹唐先生,為滿清末年最後一批公費留日學生, 適在東京和孫中山先生相識,因志同道合,旋 即加入了同盟會,參與倒滿革命活動,曾外公 是中國國民黨的創黨元老,也是中華民國的開國元勳,民國元年,曾出任山東知府。我的祖父、祖母都是國民黨員,高宋兩家原為國民黨的大家族,但我的姨婆宋介(宋紹唐的么女) 和我的兩位姑姑高秉潔和高秉浩,卻都在就讀北大、清華時偷偷的參加了共產黨,她們都是 延安早期的老紅軍、老幹部。
祖父於一九四七年國共鬥爭中,在菏澤慘 遭共黨殺害,而我的大姑高秉潔,卻在同一年 當選共產黨模範黨員,而在延安慶祝「五四」 運動紀念大會上,接受毛澤東的頒獎表揚。我的家庭是一個國共兩黨同時併存的家庭,是一 個思想紛歧的大家族,我的姨婆和姑姑們都是共產黨的模範生,都是建立中共政權的大功 臣。
學校紛紛南遷,祖母即讓甫滿十三歲的高秉涵 ,跟隨流亡學校,逃命江南,以免遭共黨殺害 ,臨行前,祖母再三叮嚀:「如果學校解散, 你要跟著國民黨的軍隊走,國軍不回來,你千萬不要回來,回來,就和你父親的下場一樣... ...。」「軍帽上有個太陽的才是國民黨的軍隊 ,才是國軍。軍帽上有個星星的是共產黨的軍 隊,是解放軍,別跟錯了......。」
一九四九年春,長江失守,家父所跟隨的流亡學校解散,家父便遵照祖母的臨別叮嚀, 跟隨著逃亡的大洪流,歷盡苦難,在九死一生中,飄泊來到台灣。國共兩黨的慘烈內戰,致 令我們家破人亡,致使家父淪為台島的孤兒。 一九四九年前後,逃來台灣的菏澤人,約有數百人之多,同鄉異地相遇,倍感親切,家 父當時年幼,又舉目無親,也就很自然的受到 年長鄉親的照顧,這是父親終生難忘的事。
上蒼不負苦心人,家父在極度困難的環境中,力爭上游,以半工半讀方式,完成了六年中學與四年大學教育,於十年寒窗苦讀之後, 又接續通過法官與律師考試,自一九七三年起 ,即在台北執業律師。為便於同鄉聯繫與照顧 ,他即發起籌組台灣菏澤同鄉會,並當選首任會長,從此之後,他的台北律師辦公室便成了菏澤同鄉歇腳聚會的場所,尤其流落台島的單身年長菏澤老兵,他們已將家父的辦公室當成了家,視家父為他們唯一的靠依親人。
孤苦無依的菏澤單身同鄉們,眼見兩岸局勢,已感回家無望,其身體又漸入風燭之年 ,在「但悲不見九州同」的心情下,活著不能回家,死了也希望魂歸故里,這是他們共同的願望,所以每在同鄉聚會時,他們都以哀求的口吻向家父說:「看兩岸局勢,已不可能活著回去了,高秉涵,你還年輕,萬一有一天反攻大陸了,請不要忘記把我的骨灰帶回老家去, 撒在我家麥田裡......。」家父也責無旁貸的欣 然接受了這個令人垂淚的付託。
兩岸開放後,家父便信守了這個承諾, 二十多年來,他曾先後扛回大陸的骨灰罈已不計其數,如今,尚有兩個骨灰罈放在我們台北的家裡,另有兩個放在台北辦公室,以待將他們抱回大陸,完成他們落葉歸根、魂歸故里的願望。
將別人的骨灰罈放在自己家裡,不論時間長短,這是不可思議的,這是有違我們民間習俗的,這是公認不吉利的,這是一般家人無法 接受的。起初,我對家父的如此做法,非常排斥,但家父總認為:這些骨魂都是在逃亡路上的生死患難好兄弟,無論他們是神是鬼,如果他們地下有知,定會對我的信守承諾,送他們回家,魂歸故里,感激不盡的,又何懼之有? 他的仁義節操表現,也感動了家人,我也參加幫助父親搬運骨灰的行列。但我們的鄰居目睹 如此多的骨灰罈進出高家,都在懷疑高律師是否已改行經營殯儀館或靈骨塔了。
一九九八年四月,大陸中央電視台,趁家父返鄉掃墓期間,特派「天涯共此時」節目主持人桑晨小姐,前往菏澤專訪,並製作「歸雁 聲聲報故土」專題片,在第一與第四頻道連續 播出。 菏澤電視台,接著為家父的信守承諾,連 續扛回孤苦老兵骨灰返回故里的義舉,製作「 歸根」紀錄片,其片頭語為一首令人垂淚的詩:
望穿彼岸泣孤魂
鄉愁百轉飄泊心
只道歲月相思過
乍聞返鄉鬢如銀
莫問 莫問
歸根 歸根 大陸中央電視台,又將這部「歸根」紀錄 片改編更名為「娘啊!我要回家!」在第四頻 道中向海內外再三連續播出。
香港鳳凰衛視節目民主持人陳曉楠小姐, 特率員前來台灣專訪家父,並以家父的誠信感人事跡,製作「冷暖人生」紀錄片一部,在全球頻道連續播出。
台灣華視曾製作「老兵凋零」紀錄片一部 ,連續播出。 聯合報曾在第一版以「老兵情義」為題, 宣揚家父是位有情有義、重信守諾的齊魯人。 大陸中國青年報曾在其冰點專欄中,就家父協助老兵魂歸故里的感人事跡,以「葬我於 故鄉」為題,刊出逾萬字的整版特稿,並以于右任的名作
「望大陸」詩句為篇頭語: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 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天蒼蒼,
野茫茫, 山之上, 國有殤。
國防部長高華柱曾派後備司令陳中將親自 來我家慰訪家父,以表彰他信守承諾,協助老 兵袍澤葉落歸根的革命情義。
二○一一年十月廿四日,大陸中央電視台民主持人柴靜小姐,再兼程來台專訪他,為他攜回孤獨老兵骨魂返鄉的事跡製作「歸去來兮 」專題片,已在今年清明節播出。
大陸軍旅女作家張慧敏,以家父為原型人 ,創作近五十萬字的寫實小說-「回家」一部 ,於解放軍出版社出版後,旋經北京市廣播電 台,以寫實小說連續播出三個月,而湖南電視 台也搶先購得「回家」一書的版權,現正在編 拍電視連續劇中。 台灣紅螞蟻出版公司,於取得「回家」一書在台灣出版繁體字的版權後,現為進入三刷 的暢銷書。 華視膾炙人口的「點燈」節目民主持人曾慶瑜小姐於2012年4月15日,親自陪同前往山東菏澤拍製家父懷抱骨灰罈完成葉落歸根的全 部感人歷程,以期「點燈」節目更加亮麗、更加生動。
父親時常說:「我隻身逃離家園時年僅十三歲,都是菏澤年長的鄉親們,帶著我、牽著我,躲過槍林彈雨,隨著逃亡的洪流漂來台灣,我是以感恩的心,有義務將他們的骨灰抱回故里,完成他們葉落歸根、魂歸故里的宿願 ......。」
原只限懷抱菏澤籍的鄉親老兵骨灰返鄉為範圍,嗣因接辦兩岸有關遺產繼承事件,加之各媒體的不斷宣揚,遂逐漸擴及大陸各省區的 陌生人,如今,經他抱回大陸的亡魂骨灰應已近百罈之多。
父親現為台灣中華孔子聖道會會長,他深深領悟到儒家的五常堂奧,他對「老有所終」 ,對「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矜恤美 德,極為讚賞,他做了別人充滿忌諱,且不願去做的工作,他信守了對這些老兵孤魂的承諾 ,完成了他們最後的付託。
家父的行為,已為海峽兩岸所肯定,更是兩岸都歡迎的人物,我忝為他的長子,他又是我的建中學長,亦與有榮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