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音乐影视5月半月谈 --- 娱乐节目 非诚勿扰 (2010-5-2) bffbffbff · 咖啡空心饼(实际上就是泡芙) (2009-9-5) big_beast
· 【Bruceyan出品】万众瞩目,我们坐下来谈谈现在的性能车!拉风,装逼到天亮!!!!!!!!!!! (2016-6-17) bruceyan · 堪培拉扫街.V3 (2015-6-30) workflow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4955|回复: 175

iMac 一年使用感受 1楼更新 x 7,2楼更新 x 4 更新内存升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0 22: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芝麻绿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芝麻绿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些同学可能要失望,因为这篇感受主要以软件方面为主。Mac软件对我的诱惑超过了硬件。当然,一些硬件问题,如坏点,偏色,还有像magic mouse的使用和升级内存等等,还是会提到的。

=======背景========
先说说情况背景。09年最后一天下的定单,3周后取的货。当时将cpu调为高配i7,主要是工作需要。在JB买的,不知怎么拿到一个折扣,加上退税,比标准价便宜了500刀左右。4G的标配内存有点寒碜,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有加。苹果的内存太贵买不起。后来自己花70加到8G。甚本够用。

这一年来在这台机器上做了了20多个G的工作文件,主要是CAD文件和生成的pdf文档;还做了不少效果图和动画;编辑了3000多张工作和生活照片;编成了十多段视频录像,大概3个dvd的容量,原始视频资料也许是这个的5、6倍;制作了两个网站;若干宣传册,幻灯片,文档;当然还用它来管理音乐,图书,资料图片和联系人等等500多G的内容;最后是上网,还有一点点游戏:极品飞车。总之,mac配的,自己下的各种软件都有了点皮毛的认识。



======软件篇======

老乔在这次的展示中说(大意):苹果产品从来不是简单的科技产品,而是科技与人文科学的结合,而且人文科学在最终产品中占据了大比例。

之所以苹果的软件吸引人,这就是原因吧。人文科学,Liberty Art,包括了了文学,哲学,美学等等。这些东西,才是苹果魅力所在。

在软件使用流程设计,逻辑性,方便性,整合性等等各方面上,苹果下的功夫绝对远远多于在硬件上画的功夫。

先一样样说说使用过的软件(都是很浅层次的)


---------Finder--------

在Finder中查找文件实在很舒服。
比如你有100个工作文件夹,那么不用在一层一层的的文件夹中一级一级点开。直接在窗口右上角的搜索栏输入你要找的文件名,或者内容的任意部分。相关搜索结果就实时显示出来。什么是实时,就是每敲入一个字母,都会有相应的结果显示出来。当然,输入的越多,搜索结果越少,也就越容易找到目标。
如果想要增加搜索条件,那么点击下面的加号,你能加入几乎任何想得到的搜索条件。搜索完成,存储,那么就生成一个智能文件夹。

举个例子。我每天工作结束,想要回顾一下今天的工作结果。我的工作结果都是pdf文档,于是我在搜索中输入.pdf,限定修改时间为今天,然后存储,取名 “今日工作”,存储是自动提示显示在边栏。于是,每天晚上,我点一下Finder左边栏的“今日工作”,今天生成或编辑过的所有PDF就全部列出来了。

制得注意的一点是,上面这些选项,在一开始都是不显示的。只有到你需要的时候,你有可能需要的按钮才会显示出来。比如,在一个Finder窗口,只有一个搜索条显示,当你输入了关键字之后,下面才会显示一个加号,让你输入更多搜索选项。顶部才出现范围,让你选择搜索范围。就是那么简洁,那么合理。

------
在文件夹中移动也很快捷,Cmd+箭头上下健就能进入上一级/下一级目录。进入到某一级目录,如果你要找的文件就在这里,那么直接敲入这个文件第一个字目,这个文件就被选中了。Mac对于鼠标拖拽支持非常完善,同时对于喜欢快捷键的人也有非常完善的支持。

当选中的不是文件夹,而是文件时,继续Cmd+箭头下,就打开这个文件。很符合逻辑。

选中某个文件、文件夹时,回车便可以编辑文件名。而且直接选中文件名部分,(你一般会编辑的部分),留下后缀未选择(你一般不会编辑的部分),相当细致。

-----
使用Finder最愉快的也许就是预览文件了。敲一下空格,就能预览当前文件。图片、mp3、某些视频、pdf、文稿,甚至word文档。副作用是在使用windows pc机时,不停地敲空格。预览结束时,一般是找到想要的文件了。再敲下空格,预览窗口缩小,同时文件所在文件夹出现在前面,预览窗口会一直缩小并飞到到实体文件上。最后实体文件被选中。你的眼睛已经停在它身上,马上可以进行操作了。
特效完全是为了使用服务的。

-----问题
当我的windows服务器休眠并恢复后,Finder报错10810.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apple好像躲躲闪闪不提太多,希望狮子系统能够解决。
3月26日更新
今天的Mac OS更新提到10.6.7解决了将文件传输到某些 SMB 服务器时会出现的问题。希望这个更新能解决Finder的问题。

---------iCal+Mail+iTunes+iPhoto+iWeb+iMovie+iDVD--------

这些软件从日历到邮件到音乐到照片到网站制作,再到家庭影片制作。都是mac系统自带的。

除了Mail我觉得还是替代不了gmail外(因为它好像没有标签的概念),其他都经常使用。其实mail已经成为我看rss的主要工具了。

关键是,上面的所有软件是整合到一起的。

比如说,我在iMovie里面编辑一段家庭影片,想要配一段音乐,打开音乐库,它的组织形式就是iTune里的,我可以象在iTunes里一样,按照唱片集、歌手、播放列表或任意关键字来搜索、试听音乐。

我在整理音乐时在iTunes里整理音乐信息花的时间现在得到了回报。

我通常的一个做法是,让音乐按照时间长度排序。根据某段影片的长度,再增加一个关键字如古典音乐,很快就能定位我要找的几段音乐。逐一试听,总能找到合适的配乐。

另外一个例子是,我在iWeb中制作一个孩子的网站。调出内嵌的的媒体库,点开照片一栏,我仿佛进入到了iPhoto中。点击面孔,选择孩子的名字,所有包含他的照片都出来了。

这样的共享在Pages,numbers和keynote等等这些付费软件中也是一样的。

这种整合其实没有什么技术难度(我猜)。但是mac自己做所有必备软件,使得它能够最充分地把所有东西整合到一起。

高手们,折腾们可能不屑于讨论这些软件。但对于我们来说,这些软件已经足以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大部分内容。他们的稳定、便于操作和方便就比什么都重要。

一个问题:iWeb做出来的网站在ie下显示有点怪,不完全兼容。在firefox,crome和safari上都没有问题。我觉得这是apple故意的。真是没必要。

-------预览与屏幕抓图-------
这两个东东随时在用,所以单独说。

预览最大的好处是基本替代了acrobat。在预览中可以随意合并pdf文档,加减pdf文档的页面,也可调序,或是把一个jpg文件插入某个pdf文档中。只用拖拽即可,实在是非常方便。

预览中的注释工具也不错。唯一的不足是没有对free hand drawing的支持。不过这个在acrobat pro中支持也有限,当你在pdf上签名时,如果第二笔离第一笔比较近,他就以为你是要选择移动第一笔,常常要反复实验才能完成。

对pdf的原生支持是mac系统的一大亮点。

抓图也很方便。一组快捷键,可以随时抓图,按照选择区域,按照激活窗口,按照屏幕,抓到文件中,抓到剪贴板中,怎么都可以。

-----下面说说专业软件-----
ArchiCAD是俺用得最多的。好处不说了,估计不会有太多人关心。说说我碰到的一个大问题。Java的一个升级和ACD有冲突,会导致后者无法生成PDF。当一套设计图有几十页时,这筒直是恶梦。对此,Java没有动作;ACD有个补丁,但竟然要正版验证,都跟谁学的?而Mac的所有升级是不能还原的。俺的神啊…
这个问题目前仍然没有解决。

AutoCAD 终于出了Mac版的。界面很科幻。使用体验跟在win下差不多。很多人欢欣鼓舞。不过我已经用得不多,主要是用来查看cad文件,进行一些转换。

Cinema4D实在是太优秀了,基本不会崩溃,速度很快。在i7的驱动下,同时有8个内核(有4个是虚拟出来的)在渲染,原来要一整夜的工作三四个小时就能完成了。而且渲染时上网、听歌、用ACD做图都没有影响。不知道在windows+i7下的表现如何。而且只要一个安装包,windows Mac都能用,很赞。i7就是为C4D买的。
以前考察过淘二手刀片服务器来做渲染农场,现在看似乎没有必要了。如果家里能有3个Mac Mini(客厅+2卧室),使用C4D的net render,就等于有了一个功耗不超过100W的6核微型渲染农场,加上iMac的8核,在家工作怎么都够用了。当然,在公司还是不行。
另外说一下关于工具面板。
C4D的工具面板是固定的,即整个工具区和编辑区、属性区等都在一个大框架底下。当然,他们的位置有十来种预置模式以适应不同的任务,还有无数的自定义组合。
在一个大框架底下有什么好处?
有些软件,例如photoshop,工具是工具,编辑窗口是编辑窗口,在windows 和 mac下都一样。
另外一些软件,就像windows下的word,你打开一个文档,它有一套保存、打印、粘贴、字体等按钮,和文本在一个框架下;打开另一个文本,又有一套框架;最明显的缺点是占地方。
在Mac下,99.9%的软件都是photoshop方式。只有C4D例外。它只能有一个当前文件,而且所有工具都是不浮动的。对于一个有上百个常用按钮和选项的软件,工具保持相对位置不变非常重要。

Corel Painter Sketch pad是个很不错的手绘软件,配合绘图板很好用。但是对于导入图形的编辑能力很有限。

Photoshop 不说了。

[ 本帖最后由 芝麻绿豆 于 2011-4-17 14:2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0积分 +66 收起 理由
chermside + 4 你太有才了
daffodil + 5 你太有才了
Xiaoxi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婉转林中鸟,飞飞随意啼。
山花侵野道,流水自东西。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3-10 22: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芝麻绿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芝麻绿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硬件篇====
----magic mouse-----
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用它画了大半年的图。定位很准确,可自定功能很多。传说中的中键控制等都不是问题。
但是手感再好,也像是sony的触摸屏,要基本杜绝误操作,还是得要leica的纯机械。
不过最终让我放弃magic mouse的并不是这个原因,甚至也不是它不合人体工程学。是耗电。而且每到电量低的时候就进场连接不稳定。几个月时间用掉了一餐巾纸盒的电池。

换了个罗技705,用一对magic mouse淘汰下来的电池,好几个月了,还显示有270天的使用时间。

但是,但是,非mac的鼠标,不管在windows下表现多好,即便宣称Mac compatible,仍然有问题。包括罗技705.只有用mac自己的鼠标,才能精准定位。
还没有试过轨迹球。很无语。网上抱怨这个问题的人竟然很少。

--------屏幕---------
我在一开始提到过,我买的是第一批的iMac,也是问题最多的一批。我就不幸中招了。
除掉频闪重启后解决外,有三个问题。
1. 1个坏点。虽然它很小,虽然他还没有屏幕外面的灰尘明显,虽然我一度忘了它的存在,但是,它是个坏点,就在我的屏幕上。
2. 在下部偏左,有一片区域发黄
3. 摄像头有几个坏点。

可以说,第二点是我最不能容忍的。
收到电脑后,我把它扛回了apple store。他们说,什么你不是在我们这买的?那你只能送修,不能退换了。我确实不是在apple store买的,为了那个莫名其妙的折扣,在JB买的。跑到JB,他们说,噢,你这款是订制的,没有现成存货,我们得要跟apple联系。要不你直接apple store问问?
得,开始踢皮球了。
我没有跟他们继续纠缠。一方面因为我当时已经开始依赖这台电脑了,不管是换还是修,都要好几个星期。另外当时网上有换了5次还是有黄斑,或者坏点更多的。于是我决定,淡定,淡定,等mac care快要过期的时候,再出手。

网上有个哥么,3年前买了个macbook pro。换了3次屏幕,两次键盘,一次硬盘,两次主板。最后还是有什么问题。最后apple受不了了,说你的机器维修费用太高,要不给你换台新的吧,因为新款刚出,所以这家伙免费换了台新款macbook pro。

如果每个mac用户都像他一样,apple的硬件质量一定会有难以超越的进步。

------键盘--------
我拥有的第一个pc机键盘,似乎是金属结构的,按上去铿锵有声,手感极好。那台pc机淘汰n年后,那个键盘被送给一个亲戚,又用了n年。结局却很不幸,在一次入室行窃中,那个键盘被偷掉了。
之后用过无数的键盘,都没有什么印象了。
这回iMac配的无线键盘,很多方面都令人印象深刻。
体积小。尤其是放在27寸屏幕前。隐形的指示灯,是果迷们的谈资。信号稳定。用电量可以接受。一年来我可能换过两次电池。
最好的地方是手感。键程很短,比我的hp笔记本电脑键程短多了。但是却又很有键盘的感觉。一开始可能不适应,但用多了就觉得非常合适,打字不费力。再去用别的键盘,就有以前用了电脑键盘再去用老式打字机的感觉了。
缺点,没有小键盘。
因此,我想这是HTPC最理想的键盘。如果将来配置HTPC,那么键盘就可以省了。

他的替代品,苹果的有线键盘,手感一样好,有小键盘,键盘还带有两个USB接口。但不幸的是有人说那两个USB接口无法为ipod充电。

------升级内存-----
原来标配4G,太捉襟见肘。决定升级到16G………银子又不够。
怎么办呢?最后买了1个4G的装上,达到8G。现在觉得基本够用了。OS X实在太吃内存了。

为什么买1个4G的?一共有4个内存插槽,见下图

原有的2个2G占用了左手两个插槽,现在买一个4G,将来还可以有两次升级。
1.再买一个4G,达到12G
2.卖掉原有2G,再买2个4G,一共达到16G

至于说双通道的优势,只有牺牲掉了。对于我来说,那个更多是测评数据上好看些。

品牌,感觉MAC对内存兼容性还是很好的。在网上查了海盗船等价高质优的内存,去到MSY,什么也没有。给了我一个实在无法记住名字的内存,拿在手里掂掂,分量还行,三星的颗粒,主板看着做工还行。就问如果点不着能不能拿回来退。回答说不行,你必须先在网上查清楚是不是兼容。nnd,如果世界上没人在Mac上用过这种内存,或者用了没在网上贴出来,我怎么知道?

买回来,把电脑关掉(好像好几个月都没有关机了),找到当时的包装吹塑,铺在桌上,然后把iMac面朝下放下,正下方就是内存插槽的门。取下3棵螺丝,就能把满是通风口的盖子去下来。全是灰尘,赶紧那棉签清洁。然后插上内存,注意不要查反,查翻了也插不进去。上好盖子,开机,完全没问题。

[ 本帖最后由 芝麻绿豆 于 2011-4-17 14:22 编辑 ]
婉转林中鸟,飞飞随意啼。
山花侵野道,流水自东西。

发表于 2011-3-10 23: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svein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svein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也差不多一年

发表于 2011-3-11 00: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n772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n772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用MacOS 2天了.
等填坑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1-3-11 10: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rys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rys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用iMac G5好多年了,一直没勇气写感受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3-11 10:3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arysu 5# 帖子

此文章由 deg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g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的 dell optiplex 也用了n年了,也没勇气写感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3-11 11: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lao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lao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你憋了半天出不来, 我帮你先总结了。

MAC比Windows 差远了。

当个上网本还是很称职。 外观很淫荡,硬件很solid。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8 收起 理由
iami + 6 cant agree more
大饼 + 2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3-11 11: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owereg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owereg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alaohu 于 11/3/2011 11:10 发表
看你憋了半天出不来, 我帮你先总结了。

MAC比Windows 差远了。

当个上网本还是很称职。 外观很淫荡,硬件很solid。

:)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1-3-11 11: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饼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饼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gandu 于 2011-3-11 11:33 发表
我的 dell optiplex 也用了n年了,也没勇气写感受:)


我的第三台工作机应该还是 dell optiplex
专攻电子电路

发表于 2011-3-11 11: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M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M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等感受分享。

发表于 2011-3-11 12: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芝麻绿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芝麻绿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鸭梨好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3-11 12: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mepag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mepag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感兴趣。同等

发表于 2011-3-11 12: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uyangc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uyangc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ix 系统上的图形界面,osx还是做得最好,看看gnome kde这么多年了,才刚刚有点可用性。

发表于 2011-3-11 12: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团结的腹肌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团结的腹肌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alaohu 于 2011-3-11 12:10 发表
看你憋了半天出不来, 我帮你先总结了。

MAC比Windows 差远了。

当个上网本还是很称职。 外观很淫荡,硬件很solid。


不能同意, 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可以和macos相提并论的windows是win7, win7真的让我对windows改观很多(monkey28)
为人民服务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3-11 13:26 |显示全部楼层

its quite safe to say the macintosh will do the jobs for checking

此文章由 iam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am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emails, viewing websites.

发表于 2011-3-11 14: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n772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n772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般用户人群的桌面系统的王者还是Windows. MacOS无力改变.

Apple应该做的主要事情, 是大力开发Mac软件, 保证你Windows上有的, 我Mac上也有对应的! 而且Office这类日常离不开的软件, 一定要做到100%无缝兼容 (格式, 公式之类的). 现在的情况, 先不要说Mac是不是好用, 就是"有些软件Mac上没有或者做不到"这一点, 就足够被很多用户否决了.

先培养用户群吧. 桌面系统不像手机, 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收买人心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3-11 14: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2h2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2h2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 不打游戏的情况下
我一般在家一两个月都不用切换到 windows

中国内地用户就杯具了
网银不但要windows  而且一定要ie

上个网站都要装ie 安全控件
实在无语

发表于 2011-3-11 14: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qinxialin197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qinxialin197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用了mac两年多了,很喜欢mac

发表于 2011-3-11 14: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n772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n772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有, 应该尽可能的允许用户按照Windows的习惯进行定制, 比如窗口最大化, 比如点"X"是真正关闭程序.

不可否认, 很多人买Mac是冲着外观和做工来的. 好容易吸引来的用户, 如果因为用不惯MacOS而选择离开, 很可惜的. Apple可以有个性, 但是得认清形势先. 不过Mac允许大家装Windows, 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希望步子迈的再大一点.

期待一下"狮子"系统吧.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1-3-11 14: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rys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rys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zn7726 于 2011-3-11 15:00 发表
一般用户人群的桌面系统的王者还是Windows. MacOS无力改变.

Apple应该做的主要事情, 是大力开发Mac软件, 保证你Windows上有的, 我Mac上也有对应的! 而且Office这类日常离不开的软件, 一定要做到100%无缝兼容 (格式 ...

office,ms很给面子,没问题

apple已经做了很多app了,一般用户的基本应用都有了。

但是要真正的丰富app,还是得靠3rd party做,这不是apple能控制的事。mac app store可能改变这个局面,不过和windows开发比始终是小头,有多少3rd party加入进来还得再看看。

发表于 2011-3-11 14: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nd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nd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o pps on mac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3-11 14: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n772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n772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团结的腹肌 于 2011-3-11 13:46 发表


不能同意, 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可以和macos相提并论的windows是win7, win7真的让我对windows改观很多(monkey28)


MacOS现在的状况, 让用了多年windows的人很难一下子适应, 打开Mac, 会有一种"什么都摸不着" + "摸得着的不知道是神马" 的感觉.

发表于 2011-3-11 14: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apoli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apoli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zn7726 于 2011-3-11 15:10 发表


MacOS现在的状况, 让用了多年windows的人很难一下子适应, 打开Mac, 会有一种"什么都摸不着" + "摸得着的不知道是神马" 的感觉.


hahahha  strongly agree!!!

发表于 2011-3-11 14: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n772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n772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c上的MSN不好用, 没有PPS之类, 娱乐功能打折扣呀.

apple至少应该做一下调研, 看看哪些软件用的人最多, 然后找出对应的软件, 随机附送试用版/正式版, 再发一本使用手册, 要充分照顾windows上过来的用户感受. 即使apple这么做了, 还不一定有多少人下得了决心学, 更何况只是在网站上给几个简单的视频了. 有的人找不到(或者不知道), 而且提供的信息也太少太不深入. 很多人用了10分钟, 前8分钟新鲜劲, 后两分钟发现不会用, 然后就宣布MacOS不好用, 实在是可惜.

发表于 2011-3-11 14: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svein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svein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以前从没用过MAC,去年入了iMac 27'',根本没觉得有什么不适应,除了要习惯一些新的快捷键,这也只花了几天。

自从用了MAC,就懒得再开我的WINDOWS VISTA(现在已升级到WINDOWS 7)的笔记本了。现在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才会开WINDOWS:写程序(写程序时不喜欢手离开键盘找鼠标,所以笔记本的触摸板很适合我),看PPS(如果要追一些比较老的美剧,只能开WINDOWS,否则平时都用一台UBUNTU下载机下载,然后直接用VLC STREAMING)。

对iMac不爽的地方只有一个:键盘不好,用着不是很舒服。

发表于 2011-3-11 14: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ing200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ing200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关注ing...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3-11 20: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ewe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ewe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MAC用了一年多,前2个月很不习惯,后来就好了,用vmware装了windows,现在只有下载迅雷和使用个别软件的时候才切换到windows, 2个系统同时运行,随时切换,太方便了

发表于 2011-3-11 21: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zzypigg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zzypigg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11-3-11 22: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evara4Ev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evara4Ev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Z的imac应该是我前一批的版本,我的是10年9月的版本,最近自己升级了内存,发现瓶颈完全到硬盘那里,因为当时没有选择SSD,现在不知道澳洲有没有像OWC那样的SSD solution

发表于 2011-3-11 22: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owereg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owereg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下面呢?

下面没有了
-------------------------
LZ更新了, 加分

[ 本帖最后由 Poweregg 于 2011-3-15 16:49 编辑 ]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